内蒙古自治区,通称内蒙古,简称“蒙”。首府呼和浩特市。内蒙古横跨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三大地区,接邻八个省区,是中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。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;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,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。
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,有“东林西矿、南农北牧”之称,草原、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,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,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。《经济蓝皮(2015~2016)》认定内蒙古为中国大陆6个步入高收入阶段和工业化后期阶段的省级单位之一。] 2016年10月8日,内蒙古自治区被批准为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
1. 呼伦贝尔大草
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,得名于大草原上的呼伦湖与贝尔湖。从大兴安岭以西一直到蒙古国边境的草原都是它的一部分,它北至俄罗斯边境、南临阿尔山,境内有满洲里、海拉尔、额尔古纳等城市,以及呼和诺尔、鄂温克、巴尔虎等草原牧区,是中国最大的草原。
每年的6-9月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最佳旅游季,尤其7、8月间大草原牧草茂盛,适合在大草原腹地骑马、垂钓,或在西部的呼伦湖上泛舟。在呼和诺尔草原、巴彦呼硕草原等旅游景区有摔跤、射箭、套马等表演以及歌舞篝火晚会,你还能住宿蒙古包,体验草原生活。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几日,还可赶上盛大的那达慕大会,感受草原上的丰富传统。
来到大草原西北角的满洲里,可参观套娃广场和中国陆路口岸最大的国门,夜晚走在中苏金街上,两侧闪着俄文的霓虹让你仿佛置身于莫斯科街头。从满洲里驾车顺着边防公路一路北上,沿途经草原、湿地以及白桦林区,一直可到小镇室韦,这里是蒙古族的故乡、草原文化的发祥地,如今这里弥漫着俄罗斯风情,你可以住宿俄罗斯族的木刻楞、品尝大列巴和蓝莓酱的美味。
呼伦贝尔的天气冷得比较早,8月底就已经开始草枯叶黄了。而9月中下旬却正是去大草原东部林区看红叶和黄叶的好时节,你既可在亚洲最大的湿地——根河湿地,看到壮阔的河谷美景,又可以去大草原南部欣赏红花尔基森林公园的缤纷林色。
呼伦贝尔大草原拥有全国最优质的牧草,这里出产的羊肉肉质鲜美,没有膻味,不可不尝。在满洲里、拉布大林、海拉尔城内随处都有吃涮羊肉和烤肉的馆子,有正宗的手把肉、涮羊肉、炸羊尾。若是人少,不妨要一条烤羊腿,如果人多,还可以品尝“整羊席”。
2. 大召寺
大召寺,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南部,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,在明万历八年(1580年)主持修建。寺庙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(喇嘛教中的黄教),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庙。大召寺的建筑风格采用了汉传寺庙的形式,主要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菩提过殿、九间楼、经堂、佛殿等,其中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起,统称为“大殿”。游客进入山门后,沿着中轴线向前步行游览,就可以轻松的游遍全寺。
大召寺在清代被尊为“皇庙”。因为清顺治皇帝迎接达赖五世赴京时,曾住宿在这里;康熙皇帝也在这里住过几日,并铸有“皇帝万岁”的金牌,供于大殿银佛像之前(如今殿内光线很暗,游客不一定能看到这块金牌),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,此后这里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,成为了蒙古地区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,寺庙的正殿也换成了黄色琉璃瓦。
游览大召寺,寺中的银佛、龙雕、壁画等“三绝”不得不看。当你来到寺庙内的大殿中,可以看到一座由3万两纯银铸成的“释迦牟尼像”。银佛建于万历十四年(1586年),由尼泊尔工匠制作。当年银像落成时,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寺,为银佛举行了“开光法会”。因此大召寺当年也有“银佛寺”之称。
在银佛座前,有两条造型生动的金色蟠龙,高约10米,分别雕在两根通天柱上,由下上望,双龙对翔,张牙舞爪,这就是龙雕。相传龙雕使用了粘土、料浆石为原料精制而成,工艺十分考究,是佛殿中的精品。
而那些布满了经堂和佛殿四壁的壁画,据说采用的是矿物原料,颜色至今不退。壁画的内容依据佛教经典中的故事,描绘了天上、人间和地狱的各种景象。画中所绘佛祖、人物等形象,生动逼真,栩栩如生。
大召寺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,都要将寺内珍藏的一幅巨大的迈达佛(未来佛)像,抬出来挂在佛殿前展晾。晾大佛时,要在佛像前举行法会,众僧诵经祈祷,演奏法乐。
3. 斯兰风情街
斯兰风情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,全长1150米,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、穹隆、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气势宏伟,排排尖拱形并列的门窗、浑厚饱满的绿色或黄色的球形殿顶、高耸的柱式塔楼,以沙漠黄为主而绿白相间的色调,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。
这里回族群众聚居、伊斯兰风格建筑集中、穆斯林商业繁荣,特别是因有着千百年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积淀,使这里形成了浓郁的伊斯兰氛围。
4.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
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通道南街东侧。是呼和浩特市建筑年代最早、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,故此得名清真大寺。 寺门西向,面阔3间,歇山顶宫殿式,前有廊檐,正门上悬“清真大寺”横匾,两侧开有便门。进人正门面对礼拜大殿后壁。主体建筑礼拜大殿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,面阔5间,中为殿门,两侧4间装雕棂方窗。殿顶层次分明。勾连搭相接,数个赞尖式顶阁既。加殿内采光,又增其精巧美观。大殿共25间,可容500人同时礼拜。殿前两侧为讲堂。东面原为穿堂过厅,现改为接待厅。寺后院坐北朝南为沐浴室,西南角耸立四层六棱体望月楼,为该寺独有特色建筑,六面墙体窗户隔层装置,成间隔变化,顶部为六角攒尖顶式,内登楼远眺,呼市风景尽收眼底。寺院整体建筑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,兼容回族砖雕及伊斯兰教装饰艺术,布局工整,庄严肃穆。寺内存康熙三十三年勒石《重到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碑》(碑文与《天方典礼》等书著录百字赞有出人)、《康熙圣谕碑》、4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》等碑石7通,阿拉伯文手抄本《古兰经》30卷,匾额多方。